报告显示,全国生产侧氢价指数呈现出长期震荡下滑的趋势,截止到2024年12月,全国生产侧氢价指数为27.99元/公斤,创下了历史最低水平。
示范城市群与非示范城市群的生产侧氢价指数均在下降,示范城市群的降幅更为显著。至2024年12月,示范城市群的生产侧氢价指数为27.36元/公斤,而非示范城市群则为28.54元/公斤,示范城市群的价格略低于非示范城市群。
全国消费侧氢价指数呈现阶梯式下降,截止到2024年12月,全国消费侧氢价指数为48.57元/公斤,创造了消费侧均价的历史新低。
在示范城市群和非示范城市群的消费侧氢价指数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政策引导下,示范城市群的价格稳步下滑,而非示范城市群的价格则经历了先涨后跌的过程。到2024年12月,示范城市群的消费侧氢价指数为45.70元/公斤,非示范城市群为56.42元/公斤,示范城市群的消费侧氢价指数始终低于非示范城市群。
五大示范城市群的生产侧氢价指数稳步下降,截止到2024年12月,从高到低分别为广东城市群44.12元/公斤、上海城市群26.38元/公斤、京津冀城市群25.50元/公斤、河北城市群23.36元/公斤和郑州城市群21.83元/公斤。其中,广东城市群因煤制氢和副产氢资源相对匮乏,以及甲醇裂解和天然气制氢的成本较高,导致氢气出厂价格持续偏高;而郑州城市群则因丰富的副产氢资源供应,短期内氢气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五大示范城市群的消费侧氢价指数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截至2024年12月,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城市群54.40元/公斤、广东城市群53.09元/公斤、郑州城市群40.63元/公斤、京津冀城市群35.21元/公斤和河北城市群35.14元/公斤。
最后,报告指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和消费国,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仍然是主要的氢源,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建设,从而推动可再生氢与传统制氢成本差距的进一步缩小。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建立规模以上的可再生氢项目超过90个,累计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12万吨/年,比2023年底的产能增加约5万吨/年。目前,全国规划建设的相关项目超过600个,其中可再生氢合成氨和合成甲醇项目的合计规划产能超过5000万吨。
从各省的情况来看,各省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可再生氢的成本发展不均衡。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的资源优势显著,具备较大的可再生氢降成本潜力和快速进展,而华南和华中地区的发展成本较高。随着氢能储运体系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打破区域间的价格壁垒,推动资源优势地区降低整体市场的氢价水平。
针对市场的这一发展趋势,《氢价指数报告》建议可以从加强产业支持、优化氢源供应保障、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和加快区域模式创新四个方面着手,以突破氢气应用成本带来的产业瓶颈,增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活力。
本文主要围绕【氢价格】的产品服务特点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对《中国氢价指数年度报告(2025年版)发布!》全方位的分析概要描述,以诚信为本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更值得信赖的品牌!